上一篇文章給大家分享了不同維度的品牌人格。這周以來收到很多讀者的私信,問自己的產品應該選一個怎么樣的人格。今天文章是上一篇的續集,具體給大家講一下在真誠、刺激、稱職、精致和強壯里面,我們如果選擇自己品牌的人格。

如何選擇品牌人格,最簡單直觀的一種方法就是尋找同類型成功品牌的例子。

比如在某計生用品公司,品牌人格可能就是市場部老大的一句話:“我們是做計生用品的,杜蕾斯的俏皮,活潑風就很好啊,我們也做一個風趣的,外向很污的形象吧”。

實際上,雖然這是最省精力和容易拿到老板共識(在很多公司,實際上這個比方案的有效性更重要)的方法。但是如果我們回想上一篇文章討論的,為什么要構建品牌人格的原因,會發現與這種方法天生是矛盾的。

我們說,品牌人格的建立,是為了在消費者中形成良好的先進印象,使他們產生需求的時候能想到我們的品牌。

如果我們和同類行業里面的成功品牌使用相同的品牌人格,很容易變成你所投入的巨大營銷投入,都做了行業領頭羊的嫁衣。比如:在打車行業,滴滴的品牌人格是想象,獨特的。

作為追趕者的神州專車,如果也以這種人格來搭建品牌人格,會發生什么呢?

我們消費者看到這個廣告,產生了“對啊我都辛苦了一整天了,還是享受一下科技帶來的紅利,快點回家休息”的想法,然后呢?點開了滴滴打車。

滴滴的科技人格已經深入人心,如果使用相同的人格,消費者為什么不直接去消費行業領頭羊的產品呢?

打個比方:你在追一個妹子,因為你很喜歡辯論,就用經常給她講愛辯論的一定是好男孩,結果她和你辯論隊的隊長師兄好上了。消費者和你的妹子一樣,就是這么真實。

所以問題就是,無論是生活中的談戀愛,還是商業世界中的競爭策略,我們應該如何確定自己或自己產品的品牌人格呢?

確定產品的使用場景我們思考品牌人格的時候,從消費者的方面考慮

有一個常見的誤區,就是不經思考,簡單的把目標消費者的人格等同于需要設立的品牌人格。比如:我賣紙質筆記本,目標消費者是一絲不茍,嚴謹,專業的商業人士。如果我把品牌人格設定為嚴謹和專業的,就能夠吸引消費者嗎?

事實上市面上大多數的紙質筆記本品牌都是這以這樣的品牌人格,通過黑色的皮質外殼,加上鱷魚皮的紋,在海報上都是穿著筆挺西裝的模特在記筆記。

成功的紙質筆記本品牌是怎么做的呢?

Moleskine的品牌人格是懷著厚重的歷史開放,探索,品牌人格與他們目標顧客的人格并不相符。

消費者人格和品牌人格之間的關系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?

這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個很重要,選擇品牌人格的因素——消費者使用場景。

我們在設計一個產品的時候,很容易陷入功能導向,從而設計出一些對消費者使用場景根本沒用的功能。比如:高檔轎車的大燈清洗裝置。在功能上這個想法是不錯的,為了車主方便。但是我相信你們基本上都沒用過,甚至不知道你的車有這個功能。

原因就是這個功能是在車發動了的情況下實現的,而作為主要用戶的司機們,在開車的情況下根本看不到車燈,也就不會去清洗車燈了,更不用說車燈的骯臟程度對行車的影響基本為零。因此,無論在產品的設計還是營銷上,我們定位在產品使用的場景,而不是一個個單獨的功能。

那么使用場景如何與品牌人格聯系起來呢?

大量的研究表明,我們在做每一個消費決策的時候,都會下意識地問自己許多問題。

比如:

  • 我在這家買球鞋的話是賺了還是虧了? ——錨定效應
  • 我在一套餐具花費這么多值得嗎?——心理賬戶
  • 給了這么多錢,我一定會每天去健身房嗎?——過高預期長期收益

這就形成了消費者的決策樹,我們通過調動自己的感知、認知、記憶,情緒等去一一回應這些問題

當然這些問題是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在自問自答的。但是在上一篇文章中講到,品牌的人格其實是在和消費者的潛意識在交流。

我們的潛意識會問自己什么問題呢?

心理學的研究表明,在消費行為中,關于自我的疑問一般有三個:

  1. “我是誰?”
  2. “我想成為誰?”
  3. “我想別人把我看成誰?”

我們的選擇的品牌人格,其實就是在幫目標消費者回答這三個問題,分別對應不同的使用場景。

三個不同的使用場景

1. 我是什么人——功能型產品

消費者們在私密場合的時候使用的功能型產品,在暗示自己是什么樣的人(人格的延伸)。

這類產品是幫助消費者達到某個目的的工具。比如:居家用品(水壺,杯子,淋浴,馬桶等),個人護理(洗發水,沐浴露,牙膏牙刷等),家電電器等。

這時候,目標消費者的人格和我們需要建立的品牌人格是一致的。比如:我是一個務實,堅定的人,更傾向于用德國生產的小家具,比如水壺,鐵鍋等,因為德國制造帶給我的人格與我的性格相符。反而,如果我是一個簡約,崇尚和諧的人,則會更傾向于購買日本制造的餐具,骨瓷杯子等。

這就好比我們在工作上和伙伴合作,都會傾向找和自己性格類似,意氣相投的人,因為我們找合作伙伴,也是為了完成某個任務,達成目的。這些功能性產品就是我們在家里的伙伴。

我們之所以會有這個傾向,是為了避免認知失調。那我們如何選擇品牌人格?

功能型產品的競爭策略是進行差異化。

有的人可能會問:你說這個是不是太玄乎了,我在淘寶上賣個門鎖的難道也要在意品牌人格嗎?對于實用的東西,消費者更在意的難道不是功能,可靠性,價格嗎?

答案是“是的,在功能性產品上,打造強烈,統一的品牌人格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”。

原因是功能型產品的市場往往同質化非常嚴重,而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其實并不能感知不同品牌,相同功能之間的區別。

請大家看看下面,是兩個不同門鎖品牌對自己產品功能的介紹。

相信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,我們在瀏覽完這兩個品牌之后,其實腦子里還是一團漿糊,只是感覺“哦,他們功能都挺豐富的”。

大家回想一下,這時候我們是怎么做決策的?

很多時候是憑感覺/直覺/眼緣/”我就喜歡這個”,無論我們用什么詞去形容,其實是潛意識替我們做了這些看似艱難的決定。所以在做功能型產品的時候,與主流品牌人格做差異化會是一個很好的策略。

還是以上面的門鎖舉例子,我們可以看到在競爭市場上面,大部分品牌都是以班長,也就是聰明(智能的,技術的)和可靠(可信的,安全的)作為品牌人格。

根據我們上面的理論,具有這方面人格自我認知的消費者,就很容易被吸引過去。但是,我們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人的覺得自己就是聰明,可靠的。

那么如果一個門鎖品牌以學習委員,也就是務實(切切實實的,家庭導向的)作為調性,就能吸引那些覺得自己很務實的消費者。

同樣的策略幾乎可以用到大部分的功能型產品競爭策略里面。

2. 我想成為什么人——裝飾型產品

消費者在私密場合裝飾型產品,回答的是潛意識里“我想成為什么人”這個問題。

比如:

  • 一個夢想成為公主的小女孩,就希望把自己的房間裝飾得像城堡,因為公主就是住在城堡里。
  • 一個想成為搖滾歌星的青年,會把自己私家車的內飾裝得很重金屬風格。
  • 一個長大后想成為足球明星的少年,手機用的壁紙肯定與足球明星有關。

人們常說“夢想是深埋在心里的”,而通常我們在私密場合的裝飾型產品會透露出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。

那我們如何選擇品牌人格?

裝飾型的產品,品牌人格策略應該是匹配主流價值觀。

在不同的時代,主流價值觀在不斷變化。就如同魏晉南北朝時期逐瘦成風,很多文人都變成了女裝大佬,而且還是纖瘦的女裝大佬。到了唐朝的時候以肥為美,楊玉環也是以豐腴著稱。

如果說20年前的主流價值觀是奮斗,熱血,前進,那么現在的主流價值觀就是合理、實用、簡約。

當我們確定了自己目標消費者的時候,就要去研究他們年紀的主流價值觀。比如:如果我們想把一個鬧鐘賣給95后消費者,那么選擇務實的學習委員就比較合適。同樣的產品,要賣給80后消費者,選擇可靠的班長人格就比較合適。

(有人會問,為什么鬧鐘不是實用型產品,而是裝飾型產品呢?就如上文所說的,分析產品策略我們要定位到使用場景。現在每個人的手機里面鬧鐘功能,對于消費者來說,一個實體鬧鐘的裝飾意義遠大于功能意義。)

3. 我想別人眼中我是怎樣的人——公共場合使用場景

這種使用場景是大家最熟悉的,也是大家在品牌人格里面的認知較高的。

所有在公共場合會使用的產品,都屬于這個類別(也就是在使用時會被工作,社交中的其他人看見)。比如大到私家車/行李箱/衣服,小到手機//筆記本/充電寶。

根據戈夫曼(Erving Goffman)的戲劇理論(Dramaturgical Theory),我們在公共場合的一切行為都像在舞臺上表演一樣,展現給身邊的人(也就是我們的觀眾)都是一串社交符號

這個符號就是“我想你認為我是怎樣的人”。

所以在公共場合使用的產品,往往就是消費者想要扮演的那個“符號”。這個符號可能是他們人格的延伸,也有可能完全相反。比如:一個謹慎的人,買車的時候可能會選擇豐田,讓別人開到他的務實。也有可能買吉普,希望別人覺得他富有探索精神。

但無論怎樣,我們的品牌人格就是充當一個符號。

那我們如何選擇品牌人格?

對于公共場合的產品,品牌人格策略是補缺。這類的產品所在的市場基本都是寡頭競爭的市場,所以作為市場份額沒有太大競爭力的品牌,競爭策略是補充寡頭們沒有使用的人格。比如:電商的市場里面,天貓和京東一直打造的都是學習委員式的務實人格,為的是減少消費者對網購的不信任。

而拼多多打造的品牌人格,則是文娛委員式的大膽人格。讓使用拼多多的消費者在朋友面前,是展示自己潮流的,有趣的人格,從而淡化了低價這個目的。

類似的例子還有在運動品牌領域。當Adidas和NIKE都在打造文娛委員般激烈的人格,強調運動刺激,積極的一面的時候,Under Armour反而打造的是稱職的班長形象,強調的是在壓力下的刻苦和可信。

所以在公共場合使用的產品,在打造品牌策略時候可以尋找寡頭們沒有填補的空缺,畢竟不同的消費者會想表現自己不同的人格,總會有你的機會。

總結

今天的文章給大家分享了如何分析自己產品的使用場景,然后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選擇品牌人格來打造。

我們可以把場景分為三大類,分別是私密場合的功能型產品,裝飾型產品和公共場合的產品。

這三個場景下,消費者在做購買決策的時候會再潛意識面對三個不同的問題。

所以在這三個不同的場景也有不同的品牌人格選擇策略。分別是:

  1. 私密功能型產品——品牌人格差異化
  2. 私密裝飾型產品——貼合目標人群的主流價值觀
  3. 公共場合的產品——對寡頭們的品牌人格“補缺”

#專欄作家#

呵先生,公眾號:Yuanwai-HE,巨推傳媒專欄作家。關注營銷,社會,心理,企業戰略。喜歡挖掘商業現象背后的原理,相信洞見是通過觀察和思考自然生長的。

本文原創發布于巨推傳媒。未經許可,禁止轉載

題圖來自 Unsplash ,基于 CC0 協議